指南还提出了孤独症干预的总体原则,强调了以下几方面。
尽早干预
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孩子孤独症的事实,他会反复地去求医,反复地走遍很多机构来看孩子是不是有问题。我们在尽早干预里特别强调:您发现他有问题,就开始干预,别把有效的时间耽误了,您可以继续确诊,但是一定要对孩子特别明显的状况进行干预。
科学干预
科学干预有两层意思:一是要尊重孩子发育的规律,如果不了解孩子各个领域发育在什么样的水平,就没法准确地给他制定出干预策略。我们一定要遵循他的发育特征和规律,既不要过于超前,也不应过于落后。
二是要遵循多方面发展的观念,很多时候家长会说这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特长,他是不是仅仅是特别?他是不是并不是孤独症?
其实,一个孩子将来要融入社会,要生存发展,有一些基本的领域一定要保证。在制定干预策略的时候,也要关注一下他哪一方面特别弱,就要重要干预,而不是他哪一方面特别强而重要干预,所以,均衡的发展、多方面的发展,这个因素是要包括在科学干预的内容里。
个性化干预
家长应该都了解,每一个孩子太不一样了,不光是孤独症导致的特征不一样,家庭的环境、家长的期望值都是不一样的。个性化干预除了针对孩子具体的问题,而且一定是要跟家长沟通,得到家长的支持,也要考虑到家庭的具体的情况,由此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。
综合干预
对于干预的轻重缓急,首先要把生活自理搁在首 位,然后是交流和社会适应力,再然后是语言行为。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得到的干预不仅仅是在一个方面、一个领域,而是多方位的,这就要求干预机构要有多学科的团队。另外,在孩子的干预的过程里,应该是多种形式不同的方法都能够进行干预。